

“下次你们去苏州淘旧书,叫上我。”78岁的陈南轩和“90后”书友小丽、小孟告别。“放心,我们在群里约。第一站就去知止书店,离火车站很近。”两个年轻人向“忘年交”挥挥手。
10月11日,上海暑热未退,开张第一天的2025上海书展“旧书新知·淘书乐”苏河华政湾旧书市集迎来新老书友。用小丽的话来说,“爱看书的也许‘i人’(内向型性格特质)多,但有时也渴望交流、分享。不过,就算只是点点头、交换一个眼神,也知道和对方同频共振,这种感觉真好!”一抬头,她望见角落里的工作人员,“我是古籍书店三楼的”,书店员工和书友很快认出彼此,又是一段会心一笑的邂逅。

“90后”小丽的淘书收获。施晨露摄
“00后”陈麟在附近工作,趁午休时间和同事一起感受“淘书乐”,“从微信公众号看到信息,立刻就和两位同事约好了。”退休前在银行工作的老孔是看到解放日报的报道,特意从浦东赶来的,“之前去过好几次樱花谷的旧书市集,第一次到校园里来。”
“00后”陈麟和同事一起来淘书。施晨露摄
退休前在银行工作的老孔是看到上观新闻APP上解放日报的报道,特意从浦东赶来的。施晨露摄
作为中宣部“旧书新知”繁荣旧书市场活动首批试点城市之一,“淘书乐”旧书市集是上海自2023年开始培育的品牌活动。2022年,上海图书公司在上海书展设立以古旧书刊销售为核心的“淘书乐”专区,为此后旧书市集举办奠定基础。经过2023年三季和2024年六季活动,“淘书乐”品牌在市民读者中逐渐有了知晓度。市集不仅提供销售,还可以收书,实现旧书循环,广受欢迎。

市集不仅销售旧书,同时收购旧书,形成循环。施晨露摄
沿着苏州河,“淘书乐”旧书市集在樱花谷等多个点位多次举办。去年11月,“淘书乐”首次开进上海校园,便是在苏河湾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百年建筑群里。今年8月上海书展首次举办“旧书新知”全国邀请展,集齐8个试点城市全阵容,既为读者服务,也成为全国古旧书业的交流平台。
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发源地,旧书市场颇有历史。近一个世纪以来,从兴起到渐成规模,从传承到不断创新,上海旧书业延续源远流长的城市文脉,成为几代人的文化接力。“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逛旧书店不稀奇,关键是如何让年轻人也愿意走进旧书店,淘淘旧书乐。”学者陈子善在今年初举办的2025“旧书新知·书香上海”专题研讨会上这样表示。
作为旧书市集里的年轻人,小丽十分感慨,“和老书友们比,我们确实是年轻一些的面孔。旧书里不仅承载着知识,更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,需要悟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,喜欢旧书。”让小丽很有信心的是国庆长假期间作为旧书店“犀牛书店”志愿者协助在大学路美好书店节摆摊的经历,“整整四天,不觉得在付出,反而觉得收获更多。比如遇到10岁的小朋友说要读《三国志》,而不是《三国演义》,这样的孩子不止一个。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,有自己的钻研。‘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’,上海的阅读文化氛围就是这样流动着的‘活水’。”
小丽和小孟很快选了十来本旧书,去收银台结账,109元。店员介绍,市集可以使用200元减40元、60元减20元两种面额的云闪付“上海之旅”优惠券,建议可以分两单结。又拿下一本《篆隶楷行草 五体字典》,用掉两张优惠券,小丽笑道:“相当于送了一本书。”两个年轻人转战特价书区,很快又选满了200元。
结账得知可以使用优惠券,再去选一本!施晨露摄
市集一角,老书友陆根耀坐在折叠椅上翻看着刚选好的书。“陆老师,今天又买了多少?”他指指脚边纸箱,又是满满一箱,“估计800元到1000元吧,慢慢‘蚂蚁搬家’搬回去。就是喜欢读书,哪怕翻翻都开心。旧书实惠,来逛逛成习惯了,就是一种生活的乐趣。”

老书友陆根耀又淘了一整箱书。施晨露摄
“陆先生不用手机,但书友圈里到处流传着他的故事。”小丽说,“今天我们一到,迎面遇到他骑着车过来,又一次不约而同了。”
“和年轻人在一起,旧书圈子更有朝气了。”陈南轩说。
“40后”老陈和“90后”小丽因书结缘。施晨露摄
“上海图书馆、上海书城、上海古籍书店、犀牛书店、复旦旧书店、小朱书店……还有每年不能错过的上海书展,在上海,爱书人‘吃’得太好了,我们还要多向老书友们学习。”小丽说。
“旧书新知·淘书乐”苏河华政湾旧书市集将持续至10月17日;同一天,普陀桃浦中央绿地也将迎来持续三天的“淘书乐”活动。
一段段书与人的链接点搭网配资,一个个人与人的故事,就是“旧书新知”里流动着的“活水”。
象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